t1567p623

标签: 新华社

特朗普不来看阅兵,美方突然下“禁令”,不许做2件事,谢锋斩钉截铁。据新华社报道

特朗普不来看阅兵,美方突然下“禁令”,不许做2件事,谢锋斩钉截铁。据新华社报道

特朗普不来看阅兵,美方突然下“禁令”,不许做2件事,谢锋斩钉截铁。据新华社报道,8月23日下午到24日凌晨,中国完成了第三次、也是最后一次全流程的综合演练。就在中国紧锣密鼓准备的同时,美方不许做两件事。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发布新规,禁止中企参与美国海底电缆供应链。美国财政部宣布新一轮制裁,不许中国公司参与伊朗石油运输。美国这波操作明显是看不得中国好,咱们搞阅兵展示的是和平力量,他们却在背后搞小动作,海底电缆是互联网的命脉,美方不让中企参与就是怕咱们掌握数字主权。伊朗石油这事更离谱,美国自己在中东搞风搞雨,还不让别人正常做生意了,其实这些套路咱们都熟悉,就是想在科技和能源两个关键领域卡咱们脖子。中国驻美大使谢锋说得在理,他在中美农业合作会议上直接点明不能让农民为贸易摩擦买单。这话听起来是说农业,实际上是在戳特朗普的痛处。美国农民可是特朗普的重要支持者,现在对华农产品出口暴跌53%,大豆都让巴西抢走了,这些农民能不急吗,谢锋这招挺高明,你打你的我打我的,直接点到特朗普的政治基本盘。这边作妖找事情,那咱们也不用惯着对方,专门找痛处打,看谁更撑不住,别看各种禁令反制之间,看似没有关联,实际上国际关系就是一盘大棋,每一个动作都是息息相关的。其实说到底,中美关系这么搞下去对谁都没好处,合则两利斗则俱伤的道理再明白不过,中国愿意合作但也不怕竞争,要是美方继续一意孤行,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。大家觉得美国这么折腾到底图啥呢?
中国凭什么让5个国家主动对表:与中国共享东八区,18亿人活在同一时间!覆盖18

中国凭什么让5个国家主动对表:与中国共享东八区,18亿人活在同一时间!覆盖18

中国凭什么让5个国家主动对表:与中国共享东八区,18亿人活在同一时间!覆盖18亿人,横跨1200万平方公里的“时空联盟”!蒙古直接放弃东七,紧跟中国东八,牧民的牛羊凌晨出发,刚好赶上我国的口岸开关。马来西亚在全国的两个时间中坚定选择了东八,与中国的贸易额大大提高。连电话区号都要与马来西亚共享的文莱,也主动将时间调后,也成了东八区的一员。本就因地理位置优势与中国同处于东八区的菲律宾,“捡了个大便宜”,出口到中国的水果获便利。几大国家为何纷纷主动对表,与中国共享东八区时间?蒙古的340万人,菲律宾的1.1亿人,马来西亚的3300万,澳大利亚西澳的260万人、俄罗斯伊尔库斯克州的240万人等,总覆盖人口,近乎占了全球1/4。东八区人口多,面积大,经济活动又密集。原本,蒙古曾经横跨东六区到东八区,一直采用东七区时间。在2014年,中蒙贸易额突破80亿美元,整整占了蒙古外贸总额的60%。为加强与我国的经贸联系,蒙古决定放弃东七改为东八。蒙古前总统额勒贝格道尔吉宣布,为了同最大的贸易伙伴保持时间同步,为了让蒙古商品更快进入中国市场,蒙古统一采用东八区时间。两国贸易进一步提升,蒙古对华出口竟然增长18%。在2024年时,中蒙贸易额达到了186.2亿美元,同比增长10.1%。可以说,我国既是蒙古最大的贸易伙伴国、又是最大的进口来源国和出口对象国地位。地理相邻,人缘相通,矿产资源,基础设施、农牧业等方面又优势互补,所以合作潜力自然巨大。蒙古放弃东七,改东八,亦是一项正确决定。上届博览会期间,蒙古国有500多家企业、860多家制造商参展,展出产品种类一百多种,总销售额达到600万元人民币。而今年的8月25日,“深化互利合作推进合作共赢”主题的第五届中蒙博览会又将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展开,共同见证双方外贸领域新的盛景。相比蒙古的经济考虑,马来西亚改东八区,则更多是政治考量。1863年,马来西亚有两个区时,西马在东七区,东马在东八区,全国有着两个时间。西马电视台播东马新闻时,甚至要标上“东马时间+30分钟”,一时间,让观众哭笑不得。1981年,马哈蒂尔政府做出了决定,统一采用东八区时间,结束时间乱象。而在1965年独立,面积仅728平方公里的新加坡,水电、蔬菜等几乎全要靠马来西亚供应,总不能马来西亚的时间已经要送菜了,新加坡还没上班吧,就照搬了东八区时间,成为东八区“玩家”之一,“用户反馈”十分不错,每天与上海、香港同步交易,成“东八区金融中心”,这时间是改对了。几国的区时选择,是外贸领域的考量,是政治层面的选择,是国家利益在地理方面的展现。主动对标中国时间,亦是中国在国际贸易的地位日趋提高,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的作用逐渐加大的显现。参考资料:商务部:有信心、有底气继续推动外贸稳量提质来源:新华社“茶和天下曲韵共生”中国非遗体验活动在蒙古国举行来源:新华社第五届中国—蒙古国博览会将举办来源:新华社蒙古国举办活动庆祝“国际茶日”来源:新华社
【新华社权威速览·#非凡十四五#|消费者关心的这些事,市场监管部门回应】净化网络

【新华社权威速览·#非凡十四五#|消费者关心的这些事,市场监管部门回应】净化网络

【新华社权威速览·#非凡十四五#|消费者关心的这些事,市场监管部门回应】净化网络市场环境、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、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……在22日举行的“高质量完成‘十四五’规划”新闻发布会上,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针对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话题进行了回应。这组海报,带你了解↓​​​
1990年,东北一大爷得知儿子当兵被拒,他为儿子来到军营,拿着小学课本,对部队首

1990年,东北一大爷得知儿子当兵被拒,他为儿子来到军营,拿着小学课本,对部队首

1990年,东北一大爷得知儿子当兵被拒,他为儿子来到军营,拿着小学课本,对部队首长说:“我就是这里面说的烈士!”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“关注”,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,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,感谢您的支持!1990年的初春,一位头发花白的东北老人出现在部队的大院里,他身形消瘦,步履迟缓,怀里揣着一本翻得卷边的旧课本和一张残疾军人证,老人看上去极其普通,衣着也十分朴素,谁也没有想到,这样一位默默无闻的老人,竟然会让整个军营为之震动。事情的起因很简单,老人名叫李玉安,他的小儿子连续三次应征入伍却都没有被录取,孩子从小深受父亲的影响,心里始终憧憬军营生活,却一次次在体检或政审中被刷下,看着儿子神情落寞,李玉安心中生出一股说不出的愧疚,沉默四十年的他,终于决定揭开深埋心底的秘密。四十年前的战争场面再次浮现在他的脑海中,1950年,抗美援朝的硝烟正浓,志愿军38军112师335团3连被紧急命令抢占松骨峰要地,阻击正在撤退的美军。那是一次几乎没有退路的阻击战,敌人凭借飞机、大炮、坦克接连发起进攻,阵地被炸得满目疮痍,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,战士们咬紧牙关死守在阵地上,用手榴弹和刺刀拼命抵抗。李玉安当时担任排里的骨干,眼见连长、指导员先后倒下,阵地上剩下的战士寥寥无几,他带领仅余的几名战士顶上去,迎着密集的火力拼杀。战斗进入白刃阶段,他胸口被子弹击穿,当场昏死过去,战友们以为他已牺牲,部队整理名单时将他的名字列入烈士之中,谁也没有料到,他在血泊中被朝鲜老乡发现,还残留着一丝气息,辗转被送入后方接受治疗。两年多的疗伤让他失去了再次上战场的可能,1952年,他带着残疾证回到黑龙江巴彦县,被安排在粮库工作,从那以后,他选择把所有功勋与过往压在心底。粮库的工人们只知道他是一个腿脚不便的退伍兵,干起活来却毫不示弱,无论是粮囤塌方还是突发火灾,他总是冲在前头,默默承担危险和重担,他把自己的身份掩藏得极深,就连家人也未完全知晓他当年的经历。岁月静静流逝,直到儿子屡次参军失败,他才第一次动摇,他明白如果不亮出身份,孩子恐怕再难圆梦,他小心翼翼地带着那本旧课本,课文《谁是最可爱的人》里赫然写着“李玉安”的名字,那是他当年被认定牺牲后留下的记录。那张残疾证,更是他唯一的个人印记,于是他鼓起勇气走进军营,把课本和证件交到部队干部手中,胸口的旧伤疤无声地见证了他所说的一切。消息很快传开,部队和社会舆论为之震动,人们震惊于这位“烈士”的重新现身,也为他四十年的沉默感到敬佩,新华社、《人民日报》等媒体纷纷报道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。面对各方提出的补偿和荣誉,他始终摇头拒绝,他说自己不缺待遇,也不愿意站在聚光灯下,他唯一的请求就是希望儿子能穿上军装,去完成他未竟的心愿。部队很快作出决定,批准李玉安的小儿子入伍,并且破例将他分配到当年的335团3连,对这位老人来说,这才是最大的安慰,孩子终于如愿进入军营,继承了父亲的精神,而这一切背后,只是一个父亲对儿子最质朴的牵挂。后来在县里的新兵欢送会上,领导们邀请李玉安发言,他只是简单地说,真正的英雄已经留在松骨峰,自己活下来,只是比战友多了几十年岁月,他始终认为,能在战火中幸存,是命运的眷顾,而那些长眠在山头的战士们,才配得上“英雄”这个称号。李玉安的一生,前半段是血与火的抗争,后半段是默默无闻的奉献,他既是战场上奋勇杀敌的英雄,也是粮库里勤勤恳恳的普通工人,他从不张扬,却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何谓无私,即便在社会热切关注之时,他依旧选择低调,坚守平凡。这段跨越四十年的故事,最终让人们明白了什么叫真正的英雄,英雄不是追逐荣誉的人,而是在民族危难时刻挺身而出,在功成之后甘于平凡的人。李玉安没有豪言壮语,却用一生告诉世人,信念与担当才是最宝贵的财富,他的身影,定格在历史中,也定格在人们心里,成为那代志愿军精神的缩影。对于这件事你怎么看?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,说出您的想法!信息来源:河南人民政府网——《战斗英雄李玉安》
篮协主席郭振明近日接受了《新华社》的专访,他说到:“亚洲杯跟队期间一直被中国男篮

篮协主席郭振明近日接受了《新华社》的专访,他说到:“亚洲杯跟队期间一直被中国男篮

篮协主席郭振明近日接受了《新华社》的专访,他说到:“亚洲杯跟队期间一直被中国男篮感染着,队员在场上玩命,我在场边也被他们激励着。”中国男篮能够闯进亚洲杯决赛,是他们不惜体力,靠坚韧的意志力拼出来的。胡金秋对阵韩国队时血溅赛场,依然坚持比赛。新西兰队球员脑中估计会一直有高诗岩的影子,这哥们是来玩命的啊。这种精神不但会激励队友,还会极大的震慑对手。这种例子在NBA也有很多,2012年东决第六场,詹姆斯玩命砍下45分15篮板,上演“死亡凝视”,率领热火3-3扳平比分,最后杀入决赛获得总冠军。在赛场上看到科比“咬球衣”时,对手就知道科比要和他们玩命了,自己得小心了。我们希望中国男篮这种精神能够传递下去,我们不惧任何对手,就是要和对方拼个你死我活。战术上重视你,气势上压垮你。
#一图了解九三阅兵具体安排#【新华社权威速览|#九三阅兵具体安排#来了!】国

#一图了解九三阅兵具体安排#【新华社权威速览|#九三阅兵具体安排#来了!】国

#一图了解九三阅兵具体安排#【新华社权威速览|#九三阅兵具体安排#来了!】国务院新闻办公室8月20日举行新闻发布会,介绍阅兵准备工作有关情况。这张长图,带你了解九三阅兵具体安排。​​​
新华社发布了新发现的赵尚志烈士的照片,轰动了辽宁朝阳。因为赵尚志烈士老家是辽宁朝

新华社发布了新发现的赵尚志烈士的照片,轰动了辽宁朝阳。因为赵尚志烈士老家是辽宁朝

新华社发布了新发现的赵尚志烈士的照片,轰动了辽宁朝阳。因为赵尚志烈士老家是辽宁朝阳。据东北抗联史研究者姜宝才介绍:1932年10月29日,赵尚志率领抗联部队和义勇军其他的一些队伍,把日伪占据的东兴县城攻打下来,他和战友们在当地的照相馆拍照留念。照片中的赵尚志,头戴棉帽,身着棉大衣,脚下穿着马靴,一副英姿飒爽的模样。他的眼神坚定而深邃,透露出从容不迫、英勇无畏的气质。​​这张照片为啥让人心头一颤?​​24岁的赵尚志站在镜头前,棉帽压着冻红的耳朵,马靴沾着黑土地的泥浆。刚打下东兴县城的战士们挤在窄小的照相馆里,谁能想到眼前这个身高才1米62的年轻人,日后会让日本关东军悬赏“一两骨头一两金”。更想不到这张照片会成为他生前唯一的影像——为防止暴露,他余生再没进过照相馆。​​英雄不是天生的神话​​别被“英姿飒爽”的形容骗了!赵尚志参军前在哈尔滨做地下工作,两次蹲大狱,指甲被竹签撬翻、肋骨让烙铁烫焦,愣是没吐露半句党的机密。扛枪打仗更遭罪:零下40度的林子里,他和战士们拿雪水煮皮带充饥,脚趾冻黑了拿刀自己剁。最憋屈的是被自己人误解——两次开除党籍,他咬着牙写血书:“开不开除是组织的事,干不干革命是我的事!”​​照片背后的残酷真相​​镜头里眼神坚毅的赵尚志,十年后会倒在汉奸的黑枪下。肚子被打穿,他反手击毙叛徒,血糊了一身还骂伪警察:“你们也配当中国人?”日军锯下他的头颅扔进冰窟,遗体在松花江漂了60年才回家。更讽刺的是,当年砍他头的日本战犯东城政雄,晚年竟哭着忏悔:“赵将军的眼睛一直瞪着我...”​​我们到底在纪念什么?​​现在满街的“尚志路”“尚志中学”,真比得上他攥在手心的信仰?34岁就牺牲的赵尚志,棺材里只埋了颗头骨——身体早融进东北的江河黑土。那张新发现的照片再珍贵,终究是历史遗落的碎片。真正的纪念碑不在相框里,在老百姓传唱的民谣里:“​​小小的满洲国,大大的赵尚志​​”。当孩子们念着英雄的名字走过尚志大街,别忘了提醒他们:这名字是用命换来的,不是拿来贴金的口号。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?欢迎在评论区讨论。
泰国突然宣布了​8月17日,佩通坦呼吁恢复其总理职务。(新华社)好样的,佩通

泰国突然宣布了​8月17日,佩通坦呼吁恢复其总理职务。(新华社)好样的,佩通

泰国突然宣布了​8月17日,佩通坦呼吁恢复其总理职务。(新华社)好样的,佩通坦是我们年轻人该学习的榜样,一个弱女子不仅敢于承认错误,也敢于直面困难。她已经比99.999%的人,来得优秀和坚强了,泰国人民或许不应该对她太苛刻。佩通坦还年轻,遇到柬埔寨洪森这种政治老油条,被政治欺骗也实属正常,关键是佩通坦的初心是:不想泰国卷入战争,这已经是对泰国百姓负有责任心了。​无论如何,佩通坦虽有错,但也处理的很好,没有让洪森的计谋得逞:离间泰国政府与军方的关系。网友表示:佩通坝电话门事件诉洪森玩弄了,搞得满城风雨,还开了战,损失不小。洪森在玩弄游戏规则,把姪女坑了,但是,佩通坦应该:吸受教训,不要再上当了,愿再当上总理,为泰国作∵出新的贡献。为人民生活服务。泰国人民团结一致支持亲民的前进美女佩总理对此,你怎么看?
新华社等多家媒体报道,中国在怀来月球着陆试验场完成了一次关键测试。着陆器像跳精密

新华社等多家媒体报道,中国在怀来月球着陆试验场完成了一次关键测试。着陆器像跳精密

新华社等多家媒体报道,中国在怀来月球着陆试验场完成了一次关键测试。着陆器像跳精密机械舞一样,多台发动机交替喷吐烈焰,联合调控的姿态稳得让人想起老北京杂技团的顶碗绝活——只不过这次顶的是以吨计算的航天器。这哪是简单的点火测试?分明是给月球着陆编写了一套"防摔算法"。传统单发着陆就像独腿跳悬崖,稍有不慎就会失控。而中国工程师把着陆器改造成了"机械章鱼",八台变推力发动机既能独立微调,又能组团输出,甚至在某台突发故障时,其他发动机能瞬间补位。河北怀来的沙尘暴天气里,这套系统愣是把着陆偏差控制在了一个篮球直径范围内。航天爱好者应该注意到个有趣细节:试验场特地模拟了月球表面12°的斜坡着陆。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?相当于让卡车在涂了油的跷跷板上停车,还得保证车厢里的鸡蛋不碎。去年某航天大国探测器就是栽在这种地形上,而中国方案直接用发动机群玩起了"太空冲浪",靠矢量推力动态平衡,这手操作简直是把阿波罗时代的着陆技术甩开了代际差距。更狠的是燃料利用率。多机协同不是简单的一拥而上,而是像交响乐团调音般精确分配推力。试验数据显示,这种模式比传统方式节省15%燃料——别小看这数字,足够让着陆器多带两套科学仪器,或者为未来月球基地多运三吨建材。看着试验视频里扬起的沙尘,突然意识到中国航天正在干件颠覆性的事:他们不只是在改进设备,而是在重写月球着陆的物理规则。当别人还在研究怎么"不摔跤"时,我们已经开始练习"月球花样滑冰"了。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?欢迎在评论区讨论。
新华社:中国男篮时隔10年再度杀进男篮亚洲杯的决赛

新华社:中国男篮时隔10年再度杀进男篮亚洲杯的决赛

虎扑08月16日讯今日,男篮亚洲杯中国男篮98-84战胜新西兰男篮。赛后,新华社发布标题为《中国男篮,决赛见!的文章,全文如下: “中国男篮在16日进行的2025年男篮亚洲杯半决赛中战胜新西兰队,时隔10年再度杀进该项赛事决赛。